发布日期:2023-02-20 22:10浏览次数:
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打开手机,选定喜欢的人物,依托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观众就能以第一视角“走入”古画中;依托数字技术,1500年前的南朝石刻辟邪化身小萌兽,还能穿越时空和你讲述它的前世今生;戴上VR眼镜,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珍贵文物“琉璃拱门”便活了起来,拱门上数只“神兽”游走飞舞……
11月24日,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融交会)在南京拉开帷幕。
与往年展会众多企业炫技相比,今年的展会给人的最大感受是,数字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潮酷科技,为传统文化场景提供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持,文化元宇宙带来的虚实结合新体验,也让古都南京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清代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生动描绘了宋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被誉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这幅收藏在南京德基美术馆的珍贵画卷,分为乡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风光三部分,共绘制人物形象533个、动物90只。画中的古城门、商业街、秦淮河、书院学堂、鸭馔店、羊马墙等,都是古都金陵繁华与变迁的印迹。
为了让珍贵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德基美术馆将前沿科技引入文物数字化中,在全长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画卷被放大百倍,首创了“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由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UWB)、Unity 引擎、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模块组成,观众以“个位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自主决策的移动端交互模式,无感体验第一人称视角入画漫游,在寓教于乐中穿越到繁华喧嚣的宋代金陵城,在时光流转中感受城市变迁。
位于南京栖霞街道甘家巷西的萧景墓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石望柱、石辟邪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像这样的南朝石刻,南京还有20余处,大多位于郊区,仅有少数流散的石刻收藏在博物馆。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南朝石刻的保护面临着政策和现实难题。
去年以来,南京文投集团、江宁麒麟科创园等分别开展了南朝石刻的数字化修复和动漫形象打造,通过三维扫描获取石刻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后,对缺失部分进行复原再造,1500年前的辟邪终于跨越时空,以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
专家介绍,在数字文物艺术修复工程中用到数字采样、智能处理、虚拟展示等技术,并使用模型空间数据驱动的方法,综合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修复手段,最终实现文物艺术品的数字修复,再现优秀文物艺术品原貌。
完成数字化修复只是第一步,为进一步提炼、展示南朝石刻蕴含的文化精髓,南京文投集团还将其设计成动漫形象,并进行文创素材提取、数字内容生产、跨界数字营销,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活起来、玩起来、火起来。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天下文枢”,文脉悠长,底蕴深厚,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历史文化资源数据,还是国家级文物宝藏,往往独立存在于各自的数据库、档案夹,甚至封存于仓库存档。
如何精准提炼城市文化基因的脉络传承,推动优秀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乎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夯实、文化创新再生及经济社会的全面推进。
为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要素转化,破解城市生态级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难题,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都云数字科技公司制定了一套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通过打造数据母库、数据金库、数据超市三大核心功能板块,激活文化数据要素、畅通数据交易渠道、赋能文化创意生产,全产业链释放文化数据价值,创造数字文化新资产。
在这套解决方案的支撑下,依托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南京文投集团推出了“文枢”金陵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关联了超3亿条目的南京文化资源数据。
进入平台界面,“南京旧影数据库”“南京非遗数据库”“南京传统民俗数据库”等主题词条如浩渺宇宙中的颗颗星辰闪烁浮动,每一颗都荟萃着特定的南京记忆,为用户点亮特定知识仓库。
这个平台不仅将城市文化符号融入数字化记忆,同时,也在尝试跑通文化数据确权、交易服务的商业模式。今年10月,南京文投集团获得江苏省首个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综合席位”,形成数据交易全流程服务模式。散落在城市的文化资源,经过标准处理后的数据要素进入生产流通环节,赋能文化创意生产,进而得到价值体系的评估确认,实现资源到资本再到资产的有序转化。(张晔)
2023年2月18日,安徽马鞍山采石公园内梅花进入盛花期,美丽的花朵提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赏梅踏春
西藏阿里,大地宏阔,云卷云舒,气象万千。旭日初升,夕阳下沉,星河旋转……刹那之间,光影变幻,令人目眩神迷。迷离的光影与绚烂的色彩,构成一幅幅美的画面。
2023年2月17日,湖北省神农架天燕景区出现雾凇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景。
2023年2月17日,“四两千斤双人展”开展,展出了两位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包括书法、水墨绘画、艺术装置、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创作类型。展览将持续至6月11日。
2023年2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红梅、白梅相继绽放,引游客前来赏梅拍照、游玩打卡。
2023年2月15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本次展览从1月18日展出至3月26日,共展出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作品40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种类
2023年2月15日,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玉泉区专家人才工作站)的育种试验基地,农业专家在测量果实横径纵径。
2023年2月14日,铁路江苏连云港站,旅客搭乘动车组列车出行。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于2月15日结束,铁路客流量日趋平稳有序。
2023年2月1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安徽黄山风景区气温骤降,出现了初春罕见的雾凇美景,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2023年2月12日,三峡船闸实施为期两天的换向运行后,已恢复北上南下正常运行模式。三峡坝上、坝下待闸船舶数量基本达到均衡。
2023年2月12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积极引导农民抢抓农时,对所育秧苗采用科学的二段育苗法,将漂浮育苗漂盘中秧苗移植到带营养土的托盘里,以达到秧苗强根壮株、早生早发的目的,促进春耕增产增收。
2023年2月9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北京怀柔响水湖长城,洁白的雪花把古长城装扮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海口市西秀公园是城市生态综合公园,建有雨林之心、水上剧场、儿童乐园、篮球场、足球场等,实现了海口城市空间提质,打造宜居生活。
2023年2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工业园区一家农资生产农资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将生产好的农膜装车发运。
2023年2月4日,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举办“火树银花浪漫金城江”打铁花非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看,浪漫的打铁花表演为革命老区河池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
2023年2月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墨水河入海口湿地,成群红嘴鸥在潮间起舞巡游。
2023年2月7日,在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海上共富菜园中,养殖户驾驶小船穿梭在海面和码头,采收、运输、装袋、投售春汛紫菜,洋面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