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23 05:51浏览次数:
伴随着数字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正在进行着变革和重构。在“十四五”期间,数字文化消费将会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了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
“而数字藏品,则是将数字技术与文化行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好的载体,不仅能让传统的文化变得鲜活,还能让文化产业变得火热。”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系副教授周春发认为,数码收藏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也可以为传统与艺术的结合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2022数字藏品研究报告》显示,当代青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信心也日益增强,故宫文创和国宝在国内大受欢迎,“文艺复兴”已经成了一股潮流。许多新一代的顾客都表示,他们在购买数字收藏品时,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周泓洋,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认为数码收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一种更加年轻的形态。传统的文物、珍宝、非遗艺术,已不再是一个深埋在箱子里的旧货,而是一个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流行语言与社会符号。
比如,十八大数藏所发布的《李白诗集》数码系列,就是通过数码产品这个新的载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的一种方式。收集名人名人纪念李白的大作,对李白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展示,并通过数码技术推动中华诗歌的传播和交流,从诗歌的角度讲中国的故事。
诗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性,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新的珍贵源泉。本次“十八大数藏馆”和“李白纪念馆”的联合,将为中华诗词的研究、传播、教育和收藏带来更大的冲击,并将其与数字化时代的深度融合,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增添更多的色彩。
周泓洋认为,在这一领域,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数字藏品,不仅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激发更多的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十八数藏柏松指出,以新科技为核心,以数字为媒介,以数字为媒介,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与表达,是对中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展示,传统文化素材的创造性赋能,中国审美情景的一项重大措施。为了打造“元宇宙+文化”的数藏,十八藏将以数字藏品为载体,大力发展一批“元宇宙+文化”的数字文化产业,并以数字藏品为载体,对一批国家非遗、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珍品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与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的多层次链接,实现“传统”到“数字”的融合,并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创作为核心,构建一套完善的数字营销、IP孵化、创作者支持、元宇宙应用的数字文化产业,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