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04 20:14浏览次数:
许多对对外汉语行业感兴趣的人,大多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在给老外学员教中文的课堂上,会涉及到许多文化的内容。因为语言是文化和民族思维的载体,它的表达方式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特色。光从汉字的十个数字里,就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人创造一到十的文字,是从记事的图画和手势的形状演变而来,一只手握着时,四只手指与整个手的轮廓就组成了一个“四”字。而“六”、“七”、“九”都与现在我们管用的表达这些数的手势一样。把一竖过来,就表示“十”,“”之后,在中间加个点,慢慢地就变成了十,而再多一个十,就继续加一竖,就变成了了“廿”,即二十。
具体来说每个数字被我们中国人赋予的意义。“一”被认为是生命之数。易经中有言,“万物资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一切的开端、开始,因此我们的重大节假日一般都定在每月一号;一还有整体的意思,比如“一匡天下”,“一概而论”、也作为分数中的一个整体;“略知一二”中一表示少。
“二”是太极之数,许慎把它解释为“偶一”,即两个一;二仍有不同、有差异的意思,“忠贞不二”,“二话不说”;方言里面常开玩笑说,这人有点“二”,也是他不够好,智商能力有点次等的意思。而中国人有尚偶的风俗,因此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比如春节要贴上对联,刺绣和剪纸要“二”龙戏珠。
“三”字是繁衍之数,因为“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在古代神话传说的作品里,常有打败三个怪兽,三打白骨精这样的典故。《论语》里面也经常使用,“吾日三省吾身”,“侍于君子有三愆”。还有其他说法,“岁寒三友”、“飞流直下三千尺”。
“四”是一个平稳之数。方向有东南西北四面,人有四肢,送礼有四大件的说法,四大名著,四大美女,都喜欢弄个四角齐全。
“五”为缤纷之数,一三五七九,五字正好居中,而在东西南北方位中,还有个中,一共五个。五谷、五果、五色、五味、五行,五音(宫、商、角、徵、羽);而“五”也有正的意思,比如九五之尊,就表示中立、公正、调和。
五行是古代的一种带有科学性的思想。它把万物都堪称相生相克,存在的五种力量:金木水火土。
“六”是神秘之数,充满着对未知力量的敬畏。雪花、蜂巢、海燕晶体都有着六边形的形状,从前秦始皇特别垂青“六”字,比如帽子是六寸的,出行用六匹马来驾一车,“天子驾六,诸侯驾四”。
“六合”指东南西北、天地,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宇宙,“六爻”指八卦,“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另一种意义是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其中《乐》已经失传,所以朱熹后来成为五经。
佛教中主张“六根清净”,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还有一座六和塔,由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七”为乞巧之数,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女儿节,汉族岁时风俗,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皇帝内经》中说,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此所谓男八女七。
“八”是盛大之数,八佾,一个舞蹈,弄成盛大的模式,有八八六十四个人跳,只有周天子可以享受这个规模,还有八抬大轿,四面八方,四时八节,这种都被统治者垄断。文人也爱用八字,柳州八记,八骏图,八仙过海。
“九”代表巅峰之数,九天,九野,九霄,九重天,九州,而九字也被皇室垄断,九柱十八梁,九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