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23 13:20浏览次数:
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中华文明蕴藏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资源。年代久远的历史遗珍以实物形态传世不仅困难,而且数量较少。由于担心损坏,很多文物长期在库房里“睡觉”,展示利用与保护传承之间存在着矛盾。
数字技术可以基于交互体验的形式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文化遗产在展示和利用的同时仍然得到有效保护。数字智能化的展柜展室系统,可以让珍贵文物保存于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避免或缓解文物的损坏和老化。通过虚拟空间技术、AR互动体验等手段,将文化遗产转变成逼真的三维虚拟场景,人们既能近距离走进和触摸一些不便公开展示的文化遗产的细节,也可以远距离地欣赏文化遗址周边的景致。数字技术可以与文物或者照片比对,通过虚拟的方式拼接,数字复制和修复被毁坏文物,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昔日古都、遗址和文物等的风貌。故宫博物院披露的数据显示,故宫藏品总目186万余件/套院藏文物目录实现了实时检索,“数字文物库”已对外发布超过6.8万件文物信息和高清数字影像。
只有保护和传承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更好地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观念认同。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体记忆得以永久性保存,在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延续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中的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和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按照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流传后世,成为提取传统文化素材、开发文创产品和社会研究等的丰富素材和数据库资源。
文化产品供给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价值的研究和阐释。在对文化遗产精髓提炼的基础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可以实现跨介质、跨时空交互,借助其创造新颖场景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优势,不断探索和拓展传统文化的边界和想象力,打通跨产业通道,为创作者带来更多的灵感和表现形式。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审美和当代价值观,激发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的新生趣和新业态。
不少文化机构挖掘自身的优质IP资源,借助5G、AR、VR、人工智能、直播、元宇宙等新技术,推出了雅俗共赏的数字文化精品力作。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亮相,充满传统智慧的节气、古诗词与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浑然天成,中国式空灵、浪漫唤起了人们的共情。取材于北宋王希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今年春晚节目的顶流,《只此青绿》将中国古典的山水人文风骨意趣代入当代语境,呈现了东方的唯美和哲思。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形式,给人们带来丰富别样的文化体验和深刻记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将经典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与范式化叙事中提炼出来,进行技术化和艺术化加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现代审美之中,让传统文化动起来和活起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文化创新创意和优质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不再执念于拥有多少物品,而更加看重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是否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内心的感染力。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感官和情感的享受和超越。人人都可以基于传统文化创作作品,实现创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巨大而广泛的消费受众的流量和点击竞争对作品形成反馈,给优质创作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向激励,激发创作者创作更多的优质文化力作,真正赢得受众的美誉。
数字媒体在展示和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首先,数字媒体时效性强、手段多样、传播迅速、辐射面广,内容短小精悍,更直观、更丰富,适合受众碎片式的接受方式。大数据精准搜索、个性推荐、智能分发可以快速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公众参与数字媒体的社交属性强,人人都是自媒体,随时都可以展示、传播和评论,分享观点和情感偏好,数字媒体容易强化受众的存在感。再次,数字技术的新颖呈现、沉浸体验与时尚潮流气质契合,增加了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吸引力,受众在愉悦放松中收获知识,极大地拓展了文化遗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统文化通过盲盒、虚拟偶像、网游、手办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给文化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2019年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有将近90%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其中有80%的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远超过传统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由此可见,数字化渠道将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接的主要媒介。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闭馆。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了2000多个线亿人次,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大幅提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故事蕴藏着东方文明的无尽魅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传播的上佳载体。我们需要以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市场手段去营销优秀文化产品。虽然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但是勤劳正直、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等人类共同推崇和向往的价值观,本质上都是文艺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够得到普遍接受与产生共鸣的基础。最近几年,中国优秀国产动画获得重要国际奖项,在出海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数字技术降低了文化消费的教育程度、收入财富、城市乡村等门槛,跨越时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优质的资源在全球配置和享用。人人都是文化的消费者,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免费或者以很低的费用,通过视频、音频等欣赏到全世界高清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珍,科技推动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09亿。2020年6月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频、音频、短视频、音乐、直播、游戏、文学等人均数字文化消费时长为3.4小时/天。碎片化、即时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社交与分享强化了交流与认同,数字文化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和精神寄托。
数字技术使文化遗产产品的受众面极大地拓展,开阔了全民的美育视野。互联网使少量需求的加总可以成就一个巨大的市场,长尾效应滋养和支持了小众、个性和高雅文化。消费者对文化内涵和美好生活的持久向往和巨大需求,推动着数字文化产业不断地转换动能和升级换代。
需要关注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了较大反差,也使不少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危机,真正能够搭上数字技术快车并发扬光大的传统文化占比并不乐观。在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中,精良深厚的文化内容是内核灵魂,数字技术是工具和重构。不少内容创作匹配不上科技水平,技术打造绚丽多彩的外表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仅以流量和关注度作为衡量标准,必然会产生“技术成为噱头”等问题。引流和营销固然重要,但是颠倒主次并不能赢得真正的受众和口碑。
数字化是文化遗产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 隽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系课题首席专家。)
2023年1月21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张掖段肃南片区雪后美景。一场降雪过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张掖段肃南片区,远处的巍峨祁连山脉被皑皑白雪层层包裹,苍松翠柏,矗立其间,雪后草原,分外妖娆。
2023年1月19日,雪霁初晴的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在晨光照耀下,丹山沟壑明暗鲜明、韵律奇妙、唯美如画。
2023年1月18日,郑州北车辆段熔接工正在对货车车辆配件进行切割作业。
2023年1月17日晚,山西省运城市“关公故里中国年”盐湖七彩灯会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中禁门广场举行
2023年1月15日,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抵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进行验证飞行。
2023年1月14日,“一眼千万年——世界琥珀艺术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该展精选700余件琥珀原矿、虫珀、植物珀、琥珀雕件、琥珀饰品、琥珀文物和琥珀艺术品,配合馆藏动植物标本,讲述琥珀的形成、分布、分类等有关科学和人文知识。
2023年1月15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花卉市场品种繁多,购销两旺,不少市民到这里选购鲜花,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2023年1月13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色彩斑斓,呈现出赏心悦目的冬日美景。
2023年1月12日,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武部依据《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联合军地有关单位举行“送立功喜报”仪式,向二等功臣江伟家送去“二等功之家牌匾”、立功喜报和立功奖励金,营造了“崇尚荣誉 建功军营”的浓厚氛围。
2023年1月1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1%。从12月份当月看,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2023年1月11日凌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利用高铁“天窗”,对济郑高铁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进行全面检查养护作业
2023年1月9日,游客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游览。春节将至,千年古镇磁器口景区,熙来攘往、游人如织
2023年1月10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研究生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的志愿者活动,他们走村串户给当地老百姓检查血压、血氧饱和度,开展义诊服务,送去健康关怀。
2023年1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的社火表演队正在文化广场上加紧排练舞龙、舞狮、大秧歌、威风锣鼓等传统民俗文化社火节目
2023年1月8日,江西省瑞昌市洪下乡蜈蚣山风电场,一台台发电机矗立在群山之中,蔚为壮观
2023年1月8日,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在刺绣。
2023年1月7日,在山东烟台海域,4艘船艇、1架救助直升机、2架无人机在渤海海峡联合开展海空立体巡航,重点巡查通航环境和船舶交通秩序,并巡检航标等助航设施,查纠海上无线电秩序,保障海上春运安全有序顺畅
2023年1月5日,雨后航拍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境内的乌江索风营水电站,云雾缭绕,宛若仙景。
1月3日,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组织2023年开训动员,各单位组织官兵开展刺、战术、射击等课目的训练,全面掀起新年度军事训练热潮。
2023年1月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爱伦湾海洋牧场,渔民们驾驶渔船、舢舨在蓝天白云、大海间行驶,呈现出一派“海上冬耕”的繁忙景象。荣成市是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养殖类海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