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19 07:34浏览次数:
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正深刻变革着我国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今年以来,城市文化作为地方文旅、文娱等多业态的重要承托,以及新型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景,正为文化名城的建构与重塑添加更多的新动能。
10月16日至17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主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支持,太和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联合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期间,城市文化消费场景沙龙汇聚顶尖“知者”与“智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关注数字文化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方向,分享数字文化的最新成果和趋势。
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石勇在会上表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文化消费的核心在于创新。Kaiyun 开云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城市文化消费市场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Kaiyun 开云智能化的消费体验。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梦回古蜀·三星堆沉浸式数字城市展”将时尚的光影数字艺术与古老的三星堆文化相结合,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古蜀文明重现于现实。
“以前,如果有人让你推荐如何玩转成都,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看熊猫、逛太古里、游宽窄巷子。如今,天府双塔、交子大道、成都SKP等等这些位于成都的潮流新地标,都深受全国年轻人喜欢。”石勇说。
而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同频共振,让数字文化产业成果加快涌现,大力促进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传媒集团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央广网董事长,银河互联网电视公司董事长张军在发言中表示,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与灵魂,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让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图景和人文底色在岁月的冲刷和积淀下愈发鲜明、更显魅力。大熊猫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时尚文化与时代主流文化互相碰撞,通过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激活了成都文化产业的生命力,为特色文化产品的打造和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宽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
城市不仅是商业和创新中心,更是繁荣的文化生态系统,各种娱乐形式蓬勃发展。在日益城市化的世界中,城市正在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消费和娱乐中心。
澳大利亚UAP亚洲创意总监戴恩·库里在发表《策划公共艺术——以文化娱乐为方向》主题演讲时表示,他们调研发现,以公共艺术作为拓展文娱的关键途径,它有教育的价值,亚洲在其中非常领先。他以成都太古里为例:该地标在1400年历史大慈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周围新的文化形成了非常好的融合,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成都的文化。
北京展心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孙香娟则指出,数字科技和文化产业链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的文化产业,用数字科技插上了“翅膀”。“以博物馆为例,我们现在可以结合博物馆提供的一些数字场景来欣赏和观看,无形当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第二种是用数字科技全新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数字文化消费。比如现在很多IP已经能跟传统产业相结合,周边产品的开发已经非常丰富和成熟了。”她表示,今天科技把传统文化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发展引擎,也形成了新的增长曲线,这对文化产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