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24 12:46浏览次数:
4)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依托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而构建,数字文化馆可打破传统文化馆服务的观念,根据受众群体的诉求,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来满足群众享受文化的实际需要。数字文化馆资源主要以自建群众文化艺术作品为主,兼有数字化的流媒体资料。数字文化馆涉及的主要技术为图像处理、流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等。数字文化馆建设由于起步较晚,业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或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很多地区停留在简单的网站建设的阶段。数字文化馆的服务者包括数据采集加工人员、数字文化馆建设维护者等。
5)服务者。服务者(或工作者)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中的各种工作人员。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中需要包括资源建设、技术支持、需求服务、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
1)原文化共享工程。“原文化共享工程”的目标是将各门类的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工后通过覆盖全国范围的信息网络传送到包括社区、农村、边防哨所等广大基层单位,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的共建共享。其资源的特点是汇聚和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数字文化系统的大中型、普及型和实用型资源,并根据统一的数据采集加工等处理规范进行操作。流媒体资源技术、大规模的资源调度与共享技术、基层设施网络部署与传播技术是共享工程中的技术重点。从国家到行政村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等机构的共享工程工作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人员皆是服务主体。
本文分析了数字文化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列举了当前主要存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并从资源设施标准规范消费者服务者五个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为全面掌握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与实践情况提供了参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字文化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列举了当前主要存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并从资源、设施、标准规范、消费者、服务者五个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为全面掌握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与实践情况提供了参考。
7)数字科技馆。数字科技馆除了可以提供各类科普资源库,还可以将现实科技馆中的各项实物以虚拟的形式为人们展现出来,并对现实科技馆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先进的数字科技馆以互动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为核心,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测量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是传统网站所不能比拟的。数字科技馆资源一般以自建为主,购买为辅。数字科技馆的服务者为数字制作人员、数字科技馆建设维护者等。
1)资源。资源(或产品)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开展服务的基础。数字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格式存储属性。
2)设施。设施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运行的技术源自文库件。设施包括支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运行的一切硬件和软件技术。
3)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正常运行、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保障。标准规范包括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有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交换、传输、发布等应用层标准规范;工作标准规范是指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工作流程、步骤和方法等所做的规定要求。
2)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图片等资源数字化,并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存储、管理与维护,供用户获取。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一般以购买商业数字资源为主,自建数字资源为辅或并重。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较为迅速,服务已扩展至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电子触摸屏等多种终端,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元数据标引技术、大规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云服务技术等。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者主要为数字资源建设者、数字图书馆维护者、数字参考资源人员等。数字图书馆业内有较为成熟的各类标准规范遵循共守。
6)数字美术馆。数字美术馆将美术作品及美术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浏览欣赏服务及检索服务。数字美术馆的在线展览一般为自建的专业美术资源,有时也适当购买商业美术类的数字资源。数字美术馆建设常用的技术包括360全景展览技术、三维虚拟現实技术、图像处理及显示技术等。目前,已有相关标准规范正在为数字美术馆建设广泛应用,包括中国美术馆编制的《数字美术馆标准规范建设方案(2012—2016)》、《数字美术馆标准规范(一期工程)》等。数字美术馆的服务者为资源采集加工者、数字美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术馆建设维护者等。
4)消费者。消费者(或需求者)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数字文化产品和资源的需求者和消费者。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所有的人,因而决定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所有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有一些公众没有能力接受或接受不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社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还存在着盲区。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国民的信息素质相对不高,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5)数字非遗馆。数字非遗馆利用图像技术、视频制作、流媒体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数字非遗馆的资源一般以自建的数字化图片与流媒体资料为主,展现了民族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手工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艺技。目前国家已整合各省非遗网站形成一站式访问,初步搭建了全国数字非遗馆的体系框架,但业内没有颁布统一的数字非遗资源技术标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规范仍在研究。数字非遗馆的服务者包括资源采集加工者、数字非遗馆维护者等。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文化工程的不断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全面形成。原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由于汇聚集成了上述各个系统中的大众性、普及型的使用资源,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之一,故构成一个独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
3)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把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娱乐、展示、教育等功能用数字化方式表现出来,是实体博物馆的延伸和拓展。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来源以自建的可移动文物数字资源为主,兼有数字化的古籍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库。全景展示技术、特种视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数字博物馆的热点应用技术。当前与数字博物馆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和制订有所滞后,已建立的数字博物馆系统各成体系、互不相容。数字博物馆的服务者包括数字资源制作人员、数字博物馆维护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