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官方,网站,官网

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 | 开云: 全球高端精彩平台(Kaiyun)

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

发布日期:2023-10-30 13:49浏览次数: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摘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实施的以满足民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需求、使用、满意度等,发现民众需求是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数字文化资源引用本文格式韦景竹,陈虹吕,唐川,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5(11):41-46.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版权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BTQ012)研究成果之一引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升到国家建设战略层面符合世界潮流与实际需求。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数字化资源,更高效、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更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及其制度的总称,涵盖广播电视、出版、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是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外围的、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点和网络体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确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目标,形成了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政策措施。我国是互联网大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向和新形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以满足公众基本的数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资源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服务泛在化为表现形式,借助各类型公共文化机构和新兴媒体,向公众提供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即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消除数字鸿沟,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sdyltx.com target=_blank>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并准确地把握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调查概况1.1调查目的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形成,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有所增长,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强大动力。因此,笔者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民众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使用、期望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调查问卷设置19个问题,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每月文化消费、上网时间;第二部分是对公共数字文化的认知:第三部分是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情况调查:第四部分是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的看法及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各类型人群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利用率、利用目的、资源需求、服务需求等情况,掌握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程度和满意程度,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还可以了解各目标人群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特点,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服务提供参考。1.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随机派发纸质问卷,共派发问卷955回收问卷917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83.5%。1.3调查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时间是2014月14-23日。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随机性,兼顾工作人员的便利性,主要调查地点有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珠江新城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火车站东站、东莞图书馆、东莞汽车东站广场、福建省连江县凤城中学、福建省连江县北岳村礼堂、福建省连江县政府附近等。1.4调查样本基本情况(1)年龄。受调查者最低年龄14岁,最高79岁;18岁以下58人,占7.6%;19-25岁439人,占57.3%;26-35岁140人,占183%;36-55岁109人,占14.3%;56岁及以上20占2.6%。样本基本涵盖各年龄层次,但分布不均,中青年比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用户群体多是中青年;此外,结合在派发问卷过程中的观察情况,老年人多以不识字或根本不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笔者解释该服务后依旧不理解)为由众基本具备上网的条件和时间,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行。调查结果分析2.1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了解在有效调查样本中,听说过或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一定了解的有504人,占65.8%。初步看出该群体在接受调查的样本中比例很高,该选项基本覆盖每个年龄层,但占比最高的人群主要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有319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越高,对公共数字文化的了解度就越高。调查表明,本科和大专学历样本中,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占该群体57.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样本占此被调查群体68%,但高中和中专占该群体80%,初中及以下高达91.6%。究其原因,一是初中及以上学历人群(共83人)中20岁以下的有33人,该人群接触网络等较多,对其了解可能也会多:而20岁以上的50人,该人群愿意接受调查,大多是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是由于本科(大专)所占比例原本就大,参照基数较大,比例会有所偏低。在有效调查样本中,被调查前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了解的人有262人,占34.2%。尽管从问卷反映情况看,听说过、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的比重远大于未听说过的人群,但该数字仅仅是针对有效问卷而言。结合无效问卷(主要是有漏选题)以及在调查过程中以不知道、不了解该服务的人拒绝调查的人数而言,不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仍占大多数。2.2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和看法多样:在受调查者中,574人次选择“手机、电脑普及了,通过网络可以更加方便民众获取”:386人次选择“通过网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大势所趋”:374人次选择“提供网上服务,从长远看节约政府提供文化服务的开支”:219人次选择“文化服务的范围会更加广泛,会使更多人接受到文化服务”:205人次选择“民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成本更低”;124人次选择“对那些不会上网、没有条件上网的人不利”。选择前三项的人数比例较大,这部分人群每天上网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从“对那些不会上网、没有条件上网的人不利”选项是最少被选择的情况可以看出,民众对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普遍认同,看法多为正面。近年我国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网络数字内容建设进程加快,奠定了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此外,在被问及“相对于送书下乡、送文艺下乡等活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会让您更容易接受吗?”时,489人选择“是”,占63.8%:65人选择“不是”,占8.5%;222人选择“说不清楚”,占29%。这进一步印证民众对推广使用数字网络并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更容易 接受。究其原因,相对于“送书下乡”“送文艺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形式多样,内容比较丰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富,尤其是能让民众随时享受文化服务,而不是定时定点享受服务, 民众更乐意接受。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状况分析3.1 使用率 调查发现,曾经使用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有272 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35.5%,占听说过 该服务人数(504 份)的54%:听说过但没使用过有193 人,占听说过该服务的38.3%。由此 可初步判断民众(尤其是受调查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度较低,使用者的使用频率 也印证了这一点。调查发现,使用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群中,59.2% (161 人)每月使用 该服务1-3 次:每月使用10 次以上(26 人)的仅占9.5%。 3.2 使用意愿 尽管受调查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率较低,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未使用过公共 数字文化服务但听说过该服务的人群(232 人)中,83.2% (193 人)表示打算使用该服务,仅 有39 人表示将来可能不会使用该服务。由此可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较大发展潜力,预计 随着相关推广活动的开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 3.3使用目的 在受调查者中,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的多种多样。首先是“增长知识”占比最大,有 521 人次选择:其次是“学习、研究”,485 人次选择;再次是“娱乐”,336 人次选择。 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较大需求,民众期望多样化,这表明公共文化机构 需要开展多样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应注重民众的多元需求。 为满足民众的使用目的和需求,在受调查人群中,581 人次认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提供图 书:531 人次认为应提供报刊:467 人次认为应提供影视剧:404 人次选择应提供展览:339 人次选择应提供艺术表演。这进一步从资源类型的角度显示出民众需求的多样性,且对绝大 多数受调查者而言,书报刊等传统文化服务类型更受欢迎:电影、电视剧、艺术表演等需求 人数虽略不及书报刊需求人数,但仍显示出比较强劲的需求。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4.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广 问卷分析发现,民众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受调 查者是从政府部门宣传、朋友推荐介绍、网络媒体介绍、自己无意中了解到或者有针对性的 网上搜索等途径了解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其中受网络媒体介绍影响而了解到该服务的有 205 人,可见互联网成为人们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渠道。 尽管民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但如何更有效地推广该服务,让更多的 人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同样是政府的责任。在受调查者中,仅有107 人次从政府部 门了解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见政府作为建设公共数字文化的主体与责任者,在推广公共 数字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更有作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并享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首先要让 目标群体了解该服务,加大推广力度成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4.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体验 通过数据分析,受调查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均需求度约 62 分,人均满意度约 见图1。满意度数为5分,高分与低分的比例大致相当,总体趋于5 分,可以推测受调查者 对目前接受到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满意。而需求度的众数虽然也是5 分,但其高分比例 明显大干低分比例,因此总体而言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定义需求分在7 分或以上的对象为高需求,满意分为3 分或以下的对象为低满意度,高需求 的对象为321 个,高需求低满意度的对象有52 个。需求度与满意度二者在统计学上的相关 系数为03482,为实正相关,即高需求的人群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不 过,人均拒绝填写问卷。 (2)学历和职业。初中及以下 83 人,高中和中专 136 人,本科和大专 503 人,研究生 44 40人,企业职工 161 人,企业主 19 人,个体工商户 39 人,农民 17 人,学生(含初高中、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397 人,教师、科研工作者16 人,自由职业者77 (3)每月文化消费和上网时间。每月文化消费少于100元的有379 人:100-200 元250 200-500元96 人:500 元及以上41 人,这表明民众的文化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开展公共数 字文化服务具有必要性。从调查样本每天上网时间看,在1 小时内的有111 人,1-3 小时 282 人,3-6 小时232 小时以上141人,这表明民满意度仍低于人均需求度,即目前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