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28 22:16浏览次数: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在这里,没有把这一、二、三这几个数字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旨在说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中国古代哲学对“一”推崇倍至。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用数来认识和阐释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比拟典型地反映了他的天地始于“道”、万物之本生于“一”的观点。数字1,既是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在中华词典里,以一字打头的成语和词语就有2千多个。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二——太极生两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阴阳,天地,昼夜,男女,乾坤,动静,刚柔等等,万事万物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说文解字》:“二,地之数也。从偶一。”《汉书·律历志》:“地之数始于二。”《周易》:“天一地二。“一阴一阳之谓到。”《乾坤凿度》:“地数二。二者,有偶也。”这几处引文都表明了古人对“二”的哲学认识。《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三——两仪生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易经》:“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三才,代表易经道法的世界观,组成了中国的风水学最高思想内容。老子的三生万物思想,实质就是三才生万物的思想。所谓”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就是高扬人道旗帜,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之道。三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到了《易经》的时代,人们终于发现,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成就了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三的发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抽象思维。天、地、人,这三类物质皆包含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则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天地人,三才,在五格剖析法中位天格、地格、人格。讲人的内在运势,讲人类与天地的自然和谐,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三是很有讲究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土金;人有三宝:精气神。三是上中下;三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级别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佛家级别最高的是三宝:佛、法、僧;大乘教有横三世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玻璃世界的药师王佛;还有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古佛,现代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我国儒家对三也是推崇备至,地位最高者称为三尊:君、亲、师。在数学几何中,三点形成的平面图最稳固;在力学中,以三点为支撑的无题平衡性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数字三代表了稳定、牢固、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四——两仪生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伏羲的《易经》。什么是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先民最初可能从对东南西北的方位识别中,逐步建立起四方、四时乃至四象等自然观念,并无一例外地加以崇拜。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对星宿的信仰。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也称四神、四灵。中国数字文化中的“四”:四邻:指东南西北四个邻居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季:春、夏、秋、冬;四声:平、上、去、入,又称平仄;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四部;文房四艺: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笔、砚、纸、墨。【五——四象生五行】何谓五行?《尚书》解释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们把五行与阴阳、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渗透于天文、历法、医学等各个领域,盛行于汉世,从此五行才变得神秘起来。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这五种要素的兴衰,关乎大自然的变化,关乎宇宙万物的循环,影响到人的命运。这五种因素相生相克,相对立而存在,相制约而发展。中国数字文化中的“五”,是一个代表阴阳平衡的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在象征天地之气的洛河图里,5在中心,足见5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数字。后天之相,基于五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又衍化出更多的“五”之数。中国真是一个神秘数字的王国。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灵——天、地、人、神、鬼;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且宽和烦恼、安详。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即五位天帝。另有一种说法,是指上古时的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六——五行生六合】六合,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记时、记月的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历来古代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也因为《易经》的坤卦有三个阴爻“- -”重叠而成,是三个“六”组成的纯阴之卦。《坤传》:“坤道其顺乎。”《说卦传》;“坤,顺也。”坤卦代表了顺利,重叠的“六”也就代表了顺利,所谓“六六大顺”是也。在中国数字文化中,“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先泰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六部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诸子六家:阴阳、儒、墨、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名、法、道;周代兵书太公六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妇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民间还有“六六大顺”的吉语。【七——六合生七星】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北斗七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倍多,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纵观中国传统文化,7这个数字是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象征,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既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也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有7大行星;《皇帝内经》中说,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此所谓男八女七;人体有七窍,感情有七情;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音乐符号有七个,大可以组成美妙的曲调。道家说,人有七魄;佛教也有佛祖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成佛的说法。【八——四象生八卦】《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其深邃的哲理可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八”这个数字就有着不一般的喜爱,将它视为祥和的象征。早在古代时期的道教文化中,《易经》就将八个不同的卦象,作为万物诞生的基础,更可以配合生辰八字,解说个人的运道。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学智慧中,大多褒义词语也含有“八”这数字,体现出古人对它情有独钟,好比说“才高八斗”用来形容生活中有才干的人、善于交际的人则是“八面玲珑”;以前有功名显赫背景的人都会坐上“八抬大轿”,以彰显其“八面威风”的风范。【九——八卦生九宫】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指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不动,为坐山。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空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古代中国中的数字九即为龙。九本是正似形蛇,突出其三角形的蛇头,又突出其张开的蛇口及伸出的蛇舌,另外数字九为一人首蛇身。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大禹治水,后来称王,建立了夏朝,在全国划分为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100多岁的老人总是说自己九十九岁,以期望活的更长久。【十——九宫生十方——归零】我国道教有三界十方之说。三界者有:以时间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以空间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以道境分为:欲界、、与无。皆称为“三界”也。十方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天也。佛家也讲十方,也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说的是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一元是开始,十方是圆满。在中国文化中,由于10是十进制的第一个进位后的数字,表示达到顶点。所以有有十全十美含义,代表圆满的意思。“十”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是一个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的数字。“十拿九稳”:比喻非常有把握。“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说苑》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说文解字》有语:“十,数之具也。”数字十,是满盈之数,终结之数,满十归零。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在中国的传统的道教文化中,从0123456789这9个数字里,都暗含着一定的玄机和深奥的道理。既相互依赖,又各得其妙。以上数字含盖了哲学、天文、医学、易学、人文、风水等领域,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更是非常复杂,完全掌握了它们的内容,也就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际上,华夏五千年文明,凝聚了灿烂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内涵,它们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和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儒释道三教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相互融合,统贯着中国社会、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命脉。国学文化,博大精深;爱我中华,从我做起。(村夫书斋)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欠缺。 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定义 那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对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种理解,但从叶圣陶先生的谈话中,我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应包括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备,能具备则更好。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要写毕业论文的,我认为写作论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应用写作能力之中。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集中体现出来的。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院系和学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对策去实施解决。 二、造成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困境的原因: (一)大学写作课开设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来看,除了中文专业会系统开设写作的系列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只开设了普及性的《大学语文》课。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学语文教师,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有限课时时间内普及相关经典名著知识,又要适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要教会学生写作规律并提高写作能力,任务之重实难完成。 (二)对实用写作的普遍性不重视。 “大学语文”教育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目前对中国语文的态度淡漠,而是呈现出全民学英语的大好势头。中小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对我们的母语中国语文,在大学反而被漠视,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训练。这其实是国人的一种偏见。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学问很大,会写、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 (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门课上,大部分学生只愿意被动地接受大学语文老师所讲授的文学经典故事,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写的作文,却是尽可能应付差事,这样势必不能让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四)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不强。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却往往被忽视。理论讲了一大堆,但是实践却几乎没有,训练也少得可怜。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学习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着实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 (一)把《应用写作》课设置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应用写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被某些人形容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也是个人生存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学会写作实用性的文章,比如职场竞争中的求职信,生活中的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竞争能力。 (二)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用写作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关乎到他人生的每一个方面,诸如就职,求爱,理财,人际交往等,是他终生都需要使用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也是他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其次,实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它不是你想怎样写都行的,它有严格的格式性的要求,所以需要系统的研究学习。最后,实用写作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学生们不能只学不练,并且要克服手懒的坏习惯,勤学勤练,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三)注重实
武汉市2024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五调)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材料.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pdf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仪式感”导写+标题+优秀段落+范文四篇.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