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15 02:51浏览次数:
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最近一段时间,田晓雅的微信朋友圈总是被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刷屏,她再也坐不住了。8月10日一大早,田晓雅和朋友相约来到新疆美术馆,逛了3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个国际性的艺术大展,真的太值了。在这里,看到艺术的璀璨时尚,还有更多关于艺术和生活的融合。”
本届双年展以“腹地脉动”为主题,设立了“数字驿站”“生态密码”“丝路智融”和“合力共振”4个主展单元,并特别设立平行展“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术的发生发展与当下艺术观察”。在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263组(件)艺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又加入了大量数字VR及新媒体互动作品。自7月28日开展以来,截至8月13日,本届双年展已吸引观众5万人次。
来自杭州的刘梓艺从事艺术工作,听说新疆举办双年展的消息后,特意打“飞的”来新疆美术馆一探究竟:“很少能在一个场馆里看到这么多融合不同媒介、题材和形式的中外艺术作品,真让我大开眼界、很受启发。”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丹麦艺术家傅丹的作品《无题》。“观看这件作品,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参观者迫切想要了解更多艺术背后的故事。”刘梓艺说。
这些年,徐江峰关注新疆的自然生态景观,也努力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件作品是他的新尝试。“我将新疆的历史遗迹通过绘画加毛线编织以及拼贴等综合方式进行表达,这些柔软有温度的织物相比绘画,在质感和肌理上更有代入感,在视觉体验和互动上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激发观众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徐江峰说,双年展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观念性,这一点是新疆画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双年展的立足点是新疆,在作品选择上,我们特别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将规模和概念放宽到全球视野,希望能将世界艺术的新变化、新观念、新媒介介绍到新疆来,引起当地的讨论和共鸣。”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子康说,在新疆举办双年展,不仅展示当地的艺术发展和地域特色,也展示出国际艺术的前沿动态,推动新疆艺术家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