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2-14 02:08浏览次数:
作者:赵献东(许昌市委二级巡视员),陈改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加速渗透到广大乡村地区,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主动抓好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力。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可以通过发挥文化的经济属性,激发产业活力,促进农民物质富足;也可以通过发挥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精神富有。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乡村,乡村文化产业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借助科技驱动力,发挥数字文化势能,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能够弥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也能够有效保护乡村的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能够使乡村主体在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环节中实现自我观念塑造,提升自身劳动素质,实现文化“抚人”;也能够为乡村主体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多经济可能,实现文化“抚业”。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产业开云 开云体育APP相比,数字文化产业具开云 开云体育APP有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等独特优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铸好产业品质。首先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等内容,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发展软实力。其次,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第三,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如本地戏曲、绘画艺术的表演者和传承人,同时也要引导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工作者等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激励政策,营造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要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产业龙头,并加强对小微型数字文化产业的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塑造良好的发展生态。要建立健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法律法规,加强对乡村数字文化企业的版权保护,为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搭好技术平台。要搭好“数字+传播”平台,借助短视频、直播等跨媒介、立体化传播乡村文化。要搭好“数字+产品”平台,依托新兴载体构建文化赋能产业。要搭好“数字+文旅”平台,借助大量使用数据驱动商业模式的数字平台重构文旅产业新格局。要搭好“数字+创客”平台,提升创客数字工具使用能力,赋予乡村文化创新、创意、创业新动能。
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抓好人才培育。要抓牢“在乡人才”。加强对乡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技能。要抓实“返乡人才”。吸引新乡贤、文化创客、数据分析师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返乡创业,引领乡村发展潮流。要抓活“下乡人才”。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大型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下乡帮扶,加大数字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多管齐下,协调共促。要铸好产业品质,“领航”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做好政策支持,“护航”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搭好技术平台,“助航”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抓好人才培育,“续航”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假以时日,数字文化产业将为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